个人信息保护小贴士 ——《个人信息保护法》普法宣传

【来源:定西市委编办 | 发布日期:2023-04-23 】     【选择字号:

 市委编办国家安全教育普法宣传七:

    个人信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其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一)中国消费者协会

2021年10月28日,中消协发布了系列提示:

1.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推送商业信息。

2.小区物业、经营场所不能将人脸识别作为出入的唯一验证方式。

3.快递单据等带有个人信息的单据和资料,使用完后应及时销毁,或是涂抹掉关键信息后再丢弃。

4.禁止手机APP过度索权、非法推送商业信息以及“大数据杀熟”等行为。

5.如果在向他人提供身份证等重要证件的复印件时,最好显著标识此复印件的用途。

6.一些带有个人敏感信息的电子数据,如证件照片等,建议用完即删或者采用加密方式进行存储。

(二)其他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做到:

1.慎重参加网络调查活动。上网时经常会碰到各种网络“调查问卷”、购物抽奖活动或者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一般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2.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查验登录的网址,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在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谨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以防是钓鱼网站。

3.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这些单据上常常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车票、机票上印有购票者姓名、身份证号,购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如果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4.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投简历的方式找工作,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有些公司在面试时会要求你填写一份所谓的“个人信息表”,上面要你的家庭关系说明、父母名字、个人电话住址、毕业学校(详细到小学)、证明人(可能还有学校证明人)、甚至身份证号,对于这些,我们一定要谨慎填写。

5.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通过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地说出或者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多网上伪装身份实施的诈骗,都是利用了这些地方泄露的信息。

6.在微信中晒照片要谨慎。有些家长在朋友圈晒的孩子照片包含孩子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还有些人喜欢晒火车票、登机牌,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进行模糊处理,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信息泄露行为。此外,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设置,也经常被利用来看到他人的照片。

7.免费WiFi易泄露隐私。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 (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但是,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因此,我们在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尽量还是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

1.更换账号:个人信息泄漏后,要立刻终止使用泄露信息的账号,从源头切断泄漏源,否则这个账号下的各种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泄露出去。

2.更改重要的密码:对于喜欢网购的人来说,个人信息往往和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后,应当马上更改重要的密码,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3.报警:报警既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又可以备案,这样不仅能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还能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