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更好地发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平台作用
提升数据应用质量

【来源:安定区委编办 | 发布日期:2023-08-08 】     【选择字号: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管好用活、科学分配党的执政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途径。安定区委编办依托甘肃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平台,聚焦信息安全、数据更新和系统应用三个方面,通过数字赋能不断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构建了严谨细致、灵活高效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格局,为推动机构编制资源高效利用夯实了基础。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数据应用程度不够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平台的实时数据、统计报表、分析预警等功能,为领导决策、服务中心工作提供了直观、便捷、高效的数据支撑。但个别部门(单位)领导偏向于人工手动统计表册,科技化、信息化产物不可靠、不信任的“思想壁垒”还没有彻底打破,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平台的重视程度不高,对维护跟进工作跟进过问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人员信息更新不及时,不能很好发挥机构编制数据的“龙头”作用。

二是人员变更交接不延续。部分部门(单位)从事机构编制相关业务的人员更迭较快、业务交接不够延续,新工作人员业务知识相对欠缺,不能够及时高效地开展信息维护更新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加之负责机构编制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不明确,致使机构编制信息化和数据化仍不同程度停留在“人服务于系统”阶段,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数据价值体现,对机构编制管理使用造成了一定局限。

三是工作能力提升不经常。主要表现为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工作的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原负责同志因调离、调动、交流等原因对新接手同志言传身教不及时,新同志对业务学习不经常不深入不系统,学习时间机械化碎片化等因素,极大地制约和限制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平台作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信息化平台,其命脉在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单位编制资源现状,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的基础地位和数据库的源头地位。

要着眼信息安全,让数据“严”起来要对照《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中共甘肃省委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要求,立足区情实际,规范运用《定西市安定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常态化细化完善机构设置台账、编制管理台账、领导职数台账和机构编制统计资料表、各类编制核定及在职人员增减统计表等基础数据台账,形成纸质台账与电子台账同建同管的台账体系。按照“一变动、一调整”的原则,机构信息维护、台账信息维护、编制使用核准、人员变更管理等数据及时进行调整更新,实时动态维护同步更新纸质台账和平台信息,做到“机构底数清、编制类型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切实提高实名制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要着眼数据更新,让数据“连”起来。涉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变动的调整,要及时沟协调通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同步办理相关手续,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形成互相协作、互相制约、共同发现问题的工作合力。力争在机构编制事项调整发文后5个工作日内及时对系统台账进行审核更新,实现业务办理与信息系统维护、统计资料更新“无缝衔接”。充分利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平台数据库资源,发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平台在评估中的作用,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部门间的数据比对,确保系统数据不断档、不掉线,真正做到随查随有、详细真实、动态管理,切实提升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

三要着眼系统应用,让数据“活”起来。聚焦医疗、教育、卫生民生领域重点难点充分利用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实名制系统,发挥其查询、导出、统计、分析等功能,实时调用相关信息,为加强国家安全、能源发展、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工业强区、社会综合治理、机要保密等方面的机构编制保障力度提供数据支撑。要强化《定西市安定区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办法(试行)》运用,扎实开展机构编制申请事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及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等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强化数据分析,全面掌握和分析研判各单位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情况,坚持用数据“说话”,运用“量化分析”方式科学谋篇布局,实现编制资源“大统筹”、运行效能“大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