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委编办“三举措”,提升教职工编制管理科学化水平

【来源:安定区委编办 | 发布日期:2020-08-06 】     【选择字号:

为贯彻落实省、市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职工队伍建设,安定区委编办严格落实省、市编制政策,坚持问题导向,从完备学段编制政策,细化中小学、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着力打破部门条块管理界限,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强化管理职能,规范工作机制。创新和规范教职工编制管理,安定区委编办以建立省、市、区三级教育、机构编制、财政部门权责为前提,构建起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管理逐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教育部门对教师资源统筹管理的功能,牢牢把握编制部门负责核定编制总量、人社部门负责核定岗位总量,教育部门在总量内统筹管理教师编制、岗位分配、招聘使用、交流轮岗、考核评价等具体事务的准则。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方案,配合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小学、公办幼儿园编制实施办法,指导、落实本地区中小学、公办幼儿园编制核定工作,编办按照编制标准会同财政部门核定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按照精简、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规范中小学、幼儿园机构名称和职责,合理确定教师与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

二是科学定期核编,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建立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即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定期核定编制总量,教育行政部门在批准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调控中小学、公办幼儿园班额(每班学生数)和班级数,科学确定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工作量,采取在校学生人数、标准班额、班级数、每班教师定员等指标,区别学校层次和地域分布,计算并分配中小学校、幼儿园编制数额,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情况,合理调剂学校之间编制余缺,合理配置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校师生比,每一年重新核编,空余编制收回,调整到师资力量缺少的地方。

三是加大调剂力度,合理调配人员。借鉴“双轨制”经验,在已有编制标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正确评比例估,采取基础编制加附加编制的方法。以学校为单位,在基础编制之外,从待分配栏目中给予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尤其是对因特殊原因(如产假、支教等)教师不能在岗任教的等特殊需求的学校,酌情增加,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弹性和灵活性。加强编制使用监督,明确附加编制的使用权限,为保证附加编制真正起到调节、缓解的作用,通过统筹调剂,实现该减的减下来,该增的增上去,从而建立良好的动态管理机制,更好的解决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总量内进行动态调整,优化编制结构,建立并规范备案程序,坚持效能优先,促进学校、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盘活存量,建立编制周转池。根据事业单位及有关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和服务能力的建设需要,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调剂一定规模编制,纳入人才引进编制周转池,着力破解机构编制“一放就管”、“一管就死”的难题,形成总量控制、余缺调剂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新机制。2020年急需紧缺人才周转池编制共调剂71名,计划引进急需紧缺人才71人。